新闻动态
锡溧漕运河:千年脉动 奋进基因

       近日,锡溧漕运河(和桥镇)成功入选2025年无锡市级地名文化遗产,这一喜讯令人振奋。这条古老的运河,承载着和桥镇千年的历史脉络与文化记忆,是水乡城镇生生不息的发展见证。2023年,无锡市在全国设区市中率先全面修订《无锡市地名管理条例》,秉持“尊重历史与现状、保持地名稳定、规范使用管理”的原则,从立法层面进一步加强地名文化的传承与历史地名的保护。
锡溧漕运河历史悠久,可追溯至南北朝时期。作为南粮北运的重要通道,它见证了千百年来物资的流转和经济的繁荣。明清时期,该河成为建材运输主干线,舟楫往来、商贾辐辏,一派繁忙景象,和桥镇也因此得“夜和桥”“小无锡”的美誉。
       运河不仅推动经济发展,更滋养人文底蕴。锡溧漕运河正是“水韵江苏”的缩影——水为脉,文为魂,城水相依,人水和谐。它映照出江苏水乡深厚的历史积淀、灵动的生态智慧与坚韧的精神品格,更展现出在新时代持续书写“因水而兴、因文而盛”的江南故事的文化自信。在它流经的土地上,涌现出唐敖庆、唐西生、唐立等众多名人,也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。早在唐宋时期,顺渎河河口便建有“和兴闸”,后当地人拆闸建桥,为颂扬出资者家庭和睦、同心共建的佳话,将此桥命名为“和桥”,和桥镇遂由此得名。镇内桥梁众多,如永宁桥、永丰桥等,每一座都承载着一段历史,是运河文化生动的注脚。
       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时期,锡溧漕运河成为关键的战略通道。和桥人民凭借错综复杂的水网地形,与日军展开英勇斗争。漕河沿岸村庄作为抗日据点,村民自发组成自卫队,依托熟悉的地形开展游击作战,铸就了一段段英勇传奇。1940年10月,独立二团战士在闸口邵氏宗祠前留下的影像,正是这段历史的珍贵见证。
       锡溧漕运河,不仅是一条水路,更是一部流动的史书,记录着和桥的沧桑变迁,也映照出这片土地上人民团结拼搏、自强不息的精神基因。如今,它仍静静流淌,继续见证着新时代的和桥故事。入选无锡市级地名文化遗产,不仅是对锡溧漕运河(和桥镇)深厚历史文化价值的高度认可,更将为和桥镇的发展注入新的时代机遇。和桥镇将以此为契机,进一步深入挖掘与传承运河文化与红色文化,坚持以文化为引领,带动旅游开发、经济振兴等各项事业协同共进。
       在保护与弘扬运河文化遗产方面,持续增加投入力度,加强对运河两岸历史建筑、古桥、古码头等珍贵遗存的修缮与维护,让运河古老风物得到系统性修复,焕发崭新的生机。同时,全镇将深入梳理运河文化脉络,通过举办运河文化节、民俗艺术展览、文化研学等多样化活动,全方位展示和桥深厚的历史底蕴,让更多人走近运河、读懂和桥。

       站在崭新的历史阶段,和桥镇将秉承先辈的奋斗精神与文化传统,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自觉,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。

       宜兴市长风集装袋也会与每一位和桥人共同努力,将这片承载着千年运河文明和光荣红色记忆的土地,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!

                   

2018/03/25